來源:創業酵母
你認為,決定一個人成敗的關鍵是什么?
不是智商、情商和背景,而是心力,即心理韌性。
為什么?下面展開說說。
01、成功的人,拼的都是心力
前通用電器CEO杰克·韋爾奇,曾經說過:
現在世界上最好的商學院,不是沃頓、哈佛、耶魯、斯坦福,而是西點軍校。
根據《美國商業年鑒》的資料顯示,二戰以來,在世界500強企業中,西點軍校培養出來的董事長有1000多名,副董事長有2000多名。
2004年,賓夕法尼亞大學一位心理學教授,在西點軍校做了一項研究。
他的研究結論是一個人成功的核心要素,不是智商,不是情商,不是家境,更不是所謂的考試成績,而是這個人堅韌不拔的心理韌性。
相比其他知名的商學院,西點軍校的預備役軍官有一個特點:都挺過了魔鬼訓練營的考驗。
所以,當他們面對其他問題時,能展現出超乎常人的應對能力,具有超強的心理韌性。
心理韌性,是很多人成功的秘密。
比如,俞敏洪。
他最讓人敬佩的,是在疫情和雙減政策的雙重打擊下,讓新東方體面退場。
第一,給新東方所有的學生退費。
第二,不拖欠任何老師的工資。
第三,把總價值千萬的桌椅和學習教具,捐給了需要的學校。
之后俞敏洪沒有退休,而是再度創業,轉戰直播助農賽道。
隨后,董宇輝因為知識直播爆紅,東方甄選也因此出圈。
一切運氣和奇跡的背后,是俞敏洪日復一日的堅韌。
實際上,俞敏洪一直都是一個有心力、有心氣兒的人。
他連續高考三年,越挫越勇,最終考取北大英語系。
后來,他開始做培訓,沒有資金、租不起大教室,沒有學生報名,都沒有放棄,而是想盡辦法站穩腳跟,努力去適應學生和市場。
在辦學需要資格證時,他每天都去辦理證照的地方,磨了半年時間,最終打動了工作人員。
就像喬布斯說的,讓成功的創業者從失敗的創業者中脫穎而出的因素,約有一半是純粹的堅持。
那,什么是心理韌性?我們可以從三個層次去理解。
第一層,是指復原力。就是一個人從失敗中,迅速恢復到正常狀態的能力。
第二層,是指耐磨力,皮實。就是你面對長遠目標時付出的努力和耐力。
第三層,是成長力。當我們經歷失敗、挫折后,不僅能迅速復原,還可以把這段經歷當成養料,實現自我成長。
那些被困難虐了千百遍,卻百折不撓的人,都有很好的心理韌性。
他們就像籃球一樣,無論被多大的力氣砸下去,都能迅速復原,然后彈跳出新高度。
比如曾經的煙草大王、現在的橙王,褚時健。
他最傳奇的地方,不是曾經取得多大的成就,而是身處低谷后絕地反彈,重頭再來。
古稀之年的褚時健,再次創業打造出褚橙這個品牌。
橙子掛果要6年,褚橙最終走向市場、贏得市場用了12年,褚橙化身勵志橙。
對于74歲再次創業的褚時健來說,是多么強大的心力,才能有這樣的勇氣。
就像尼采說的,那些殺不死我的,終將使我更強大。
02、如何提升心力?
那,我們應該如何提升心力?三個方法。
1.提升自我復原力
①健康的身體
如果說心力,是體力和腦力的穩定器;那么,體力則是心力和腦力的發動機。
沒有健康打底,就沒有足夠的能量支撐你,保持積極的狀態、充沛的精力。
規律的運動,能讓我們擁有更大的肺活量,更強的身體耐力。
那些成功的企業家,大多數都會規律運動,保持健康的作息。
所以,他們即使每天連續工作十幾個小時,依舊精力充沛。
運動,會提升人的痛苦閾值。
為什么很多企業家、老板喜歡挑戰極限運動,去沙漠徒步、去南極,去登珠峰?
看起來很自虐,實際是主動挑戰自己的心力、腦力和體力。
在各種極限環境下,會激發出人的無限潛能。你不逼自己一把,永遠不知道自己有多厲害。
同時,運動也會刺激我們體內不斷產生內啡肽。
與多巴胺到來的即時爽感不同,內啡肽需要我們克服本能,才能艱難獲得,是一種戰勝自己帶來的愉悅感。
②樹立長期的目標,主動走出舒適圈。
一位哲人曾說: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什么而活,就能忍受任何一種生活。
這,就是長期目標的價值和意義。
如果你只有短期目標,行為就會短視,只顧眼前。
而且,短期目標實現后,容易感到空虛、迷茫。
那,如何找到個人的長期目標?
這,實際上就是你扣動自己心靈扳機的過程,找到個人使命的過程。
所謂的個人使命,就是你突然發現了一件愿意做一輩子的事情,做這件事能帶給你成就感。
值得一提的是,能扣動你心靈扳機的事情,一定是讓人有成就感的,而非你感興趣的。
扣動自己心靈扳機的過程,是一個不破不立的過程。
如果我們把人類對外部世界的認識,比作海水的三個區域:岸邊、淺水區和深水區。
一個人一直呆在岸邊,雖然安全,舒適,但當海水漲潮的時候,可能會隨時被淹沒。
所以,你要每天或者每周給自己定一個“挑戰不可能”的小目標,這也是主動從岸邊走向淺水區,逐漸走到深水區的方式。
當你可以擁有更強的自我復原力,在面對挫折和困難時,迅速擺脫消極體驗,恢復常態,變成一粒蒸不熟、煮不爛、錘不扁的銅豌豆。
2. 提升自我效能感
什么是“自我效能感”?
舉個例子,當你面對一件從沒做過的事情時,第一反應是什么?
A、擔心自己做不好,直接拒絕;
B、相信自己可以做到,先嘗試一下?
當你出色地完成一個項目,這時你的想法是什么?
A、覺得成功不可復制,這次純屬運氣好,環境給力;
B、認為成功經驗可以遷移,即使換個環境、場景,你依然可以做到。
如果你的選擇都是B,那么恭喜你,這就是一個人自我效能高的表現。
當一個人知道自己能做什么,憑借自身能力可以做到什么程度時,這種清晰的自我認知,會讓你變得自驅,充滿激情。
正好可以解釋一句話:因為相信,所以看見。
那,如何提升自我效能感?
①給自己找一個學習的榜樣
如果你暫時做不到“因為相信,所以看見”,可以先從“因為看見,所以相信”入手。
給自己找一個學習的榜樣,來激勵自己成為想他那樣的人。
建議你把行業內頂尖的同行,作為學習的對象和競爭目標。
不是說你一定要超過誰,也不要局限在輸贏里,而是從現在起,用這個人的標準,來要求自己。
即使你超越不了他,也不妨礙你變成一個同樣優秀的人。
就像任正非的一句話:一輩子假積極,那就是真積極。
如果你每天都積極應對一切問題、做到每日精進,那你一定能成長為自己理想中的樣子。
②積小勝為大勝
提升自我效能感,還有一個關鍵點,就是提升自信。
自信從哪里來?最靠譜的方式,就是從做成一件件小事積累來的。
可能別人鼓勵千萬次,都不及你自己做成一次,帶來的成就感和自我認同。
不要怕目標太大,路程太遠,我們拆解到每年、每季度、每月、每周、每天。
難走的路從不擁擠,關鍵是你有沒有足夠的耐心,從每個細節做起,從每年小事做起,積小勝為大勝。
這種扎實的自信心,是任何困難和壓力都摧毀不了的。
3、擁有成長型思維
當你建立自信后,還要有意識地關注自己的思維方式。
因為一個人思維方式,決定了他的認知層次。
幾乎所有成功的人,本質上都擁有成長型思維方式。
他們把生活和工作當成闖關游戲,一路打怪升級,關關難過關關過,最終打敗大Boss。
他們不會因為某個關卡失敗,就質疑自己、停在原地;也不會因此抱怨周圍的一切,躺平擺爛,而是充分利用環境,找到新的突破口。
為什么說有成長型思維的人,心力更強?
因為心力的提升,就是靠解決問題實現的。
任何問題,既是攔路虎又是助推器,關鍵是你怎么想、怎么做。
那,如何擁有成長型思維?答案是你要保持開放的心態。
這件事說起來很容易,做起來很難。需要我們不斷克服人性的弱點。
比如說,當你面對他人的不同觀點和看法時,不要覺得他在挑戰你,而是去思考:
他的話里,立場是什么,觀點是什么,事實是什么?
我們很容易因為立場問題,持有相反的觀點。
如果你認為這樣的局面無解,就中途放棄或者強行去爭辯對錯,才是最可惜的。
作家富蘭克林說:如果你總是爭辯、反駁,也許能偶爾獲勝,但那是空洞的勝利,因為那樣你永遠也得不到對方的好感。
只有保持開放的心態,用發展的眼光去感受差異,才能真正迎來個人的突破和成長。
總結一下:即使你現在身處低谷,也不要輕言放棄。曾國藩有個“挺”字訣:即使步入絕境,挺住熬住,時間一過就自然有轉機。因為心力,決定了一個人能走多遠。
世上的路,好走的并不多,可能你看到的光芒下,都是別人的傷疤。成功的人之所有今天的成就,靠的是心力強大、精神不死。最后,祝福你,成為一個擁有強大心力的人,挺過低谷,往后都是向上的路。

